视频中心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视频中心

工业40席卷 传感器为产业智能化升级赋能

来源:火狐体育注册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0-06 18:58:59

  工业4.0席卷 传感器为产业智能化升级赋能小小的传感器,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与支撑,也成为2019中国智能产业博览会的焦点之一。8月24日,诸多传感器从业者齐聚“2019中国智能产业博览会之传感器与物联网高峰论坛”,共议我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。

  当前,工业4.0浪潮已经席卷,很多企业都在大力进行产业智能化升级改造,以适应新时代的新变化。传感器则是这次产业升级浪潮中的重要一环。

  传感器是指具有信息采集、信息处理、信息交换、信息存储功能的多元件集成电路,是集成传感芯片、通信芯片、微处理器、驱动程序、软件算法等于一体的系统级产品,是关系制造业发展全局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性、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。

  随着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传感器应用市场正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。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,2019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660亿元,未来五年(2019-2023)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.65%,2023年将达到2580亿元。

  在政策和市场驱动下,我国传感器产业生态趋于完备,设计、制造、封测等重点环节均有骨干企业布局。目前全国从事传感器研究的相关企业接近2000家,其中上市公司近30家,各类传感器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。

  然而,由于起步较晚,我国传感器产业目前仍面临传感器产品供给不足、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强、科研生产与应用不协同等问题,由此带来的产业安全、信息安全挑战不容忽视。

  “不要在20年后再说当时我们怎么就没有把基础抓住。”在工信部原副部长、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杨学山看来,传感器虽小,重要性却不言而喻,加快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,是实现产业智能化的关键。

  培育壮大我国传感器产业,提升传感器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制造水平,缩短与国外领先水平的差距,国家早已布局。《“十三五”国家科学技术创新规划》、《快速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》、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纲要》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指出,重点加强新型传感器的研发,提升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制造体系中的应用,增强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。

 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设计师、宇航科学院(IAA)院士沈力平建议:“像抓芯片技术发展一样,抓好先进传感技术的研发、制备和应用。”。2018年7月,工信部正式批准了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,创新中心致力于传感器关键共性技术、器件结构等领域研发平台,实现研发供给、转移扩散和商业化。

  除了国家层面,地方政府也在全力支持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在24日举办的重庆智博会上,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正式揭牌。依托传感器产业基地,重庆北碚将快培育传感器产业创新生态体系,强化对仪器仪表、智能装备、新型显示等优势产业的支撑能力,以传感器与物联网助推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。

  工业走向智能,万物走向互联,这背后离不开传感器支持。未来,市场、技术、政策将驱动我国传感器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前景一片明朗。

  编辑点评:如今是万物互联的时代,随着网络通信的逐步发展,传感器的作用还会愈加凸显。因此,抓好传感技术的研发和备制、应用,对于中国工业发展会有重大的意义。

  专注气体传感器前沿技术 英国气盾精彩亮相SENSOR CHINA 2025

  SENSOR CHINA 2025在沪盛大开幕 汇聚全球智慧共绘传感产业新蓝图

  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化工仪器网”的全部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化工仪器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
  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(非化工仪器网)的作品,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别的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
  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栏目导航

琉璃瓦知识

联系我们

电话:+86 139-1537-5052

传真:+86 0510-87431192

邮箱:476775883@qq.com

邮编:214221

地址:中国江苏宜兴市丁蜀镇川埠工业园

首 页 产品中心 解决方案 客户案例 视频中心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